1.對于上柴動力工程研究院的建立您有何感想?
答(倪宏杰):
我很高興參加成立大會,研究院成立是行業的一件大事情,是第一家。高科技生產力,本身就是高科技產品。要想振興必須通過科學技術帶動行業發展。行業中強調科學技術要以企業為心的,在世界高科技內燃機發展領域的前沿,把我國的科技水平提升上去。上柴是我們行業中第一家成立研究院的,我想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完全符合我們國家在新的戰略規劃里提出今后要加強自主創新,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是國家的戰略,調整知識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們上柴在這點上來講走在了最前沿,我是非常高興的。
2、我國以科研院所為主,企業基本不做研發,那么從長遠來看這個體制不是很成功的,現在國家開始重視企業科研的開發。那么在現在這樣的新形式下,產、學、研之間怎么樣做,如何發揮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優勢,使我們行業和企業取得更大成果。
答(歐陽明高):
的確過去學校在技術創新或者自主創新中間還是起到相當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的研究,學校在里面占的還是比較多的,就我們而言,可以說九五、十五我們關于發動機或者汽車一些大的項目所占的比重還是很大的。企業的比重不大,但是我覺得到了十一五期間這個情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必須堅持以企業為中心的創新。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產業結合這樣的一個提法。那么在十一五,我認為可能會有一個轉型。我認為這是必然的。企業經過這些年,企業更多的是忙碌市場。因為企業第一要物還是市場,可能壓力非常大。
同時國外的技術和國外合作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因為我們要和國際融合、要應對市場,經過這些年的學習,經過這些年的競爭,未來是向差異化的方向發展。靠什么來進行差異化?主要還是有技術,尤其是現在,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高科技技術時代,高科技時代就會把不同的產品不同的企業,把他重新洗牌,形成差異化的局面,,那么技術就會成為差異化最重要的武器,到了現在企業已經有了這種內在的需求,由于市場他有這個需求。經過這些年,從全國的范圍來看呢,中國要朝自主開發轉型。所以在十一的期間,國家會有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這樣做,對企業有驅動力,我想,企業在十一五期間,技術創新的比重會加大。更長遠的,比如我們國家實驗室請企業來協助配合,在這上面會有一個合理的分工。
3、上柴定位成品牌、科技和未來 ,如何理解品牌、科技和未來之間的關系?
答(白洪法):
品牌說起來不容易,我有很多親身的感受。品牌就是你的質量、你的服務。看到這個牌子就信任,這是長期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材料都一樣,看到這幾個符號,這是個粗淺的認識。目前我們上柴發動機要打造品牌,就是要技術創新,這是一個最大的檻。沒有技術沒有基因。所以我們上柴把技術看作品牌的一個基因。也就是最核心的部分。品牌不僅是一個技術的概念,還包括很多很多,我們上柴最急的要做的,就是技術。有了品牌就有了位置。有了科技就有了打造品牌的很重要的關鍵的一步。
4.我國的發動機與國外的差距有多少年?多久可以追的上?國家在十一中有何扶持政策?
答(傅新華):
從上海來講,從十五開始,一直堅持科技是企業創新的主體。我們常講的產需問題,政府推進了20年,通過我們個人研究的情況來看呢,產需這兩張皮是永遠達不到一塊去的,科研高校院所是邏輯發明、概念發明。從企業來看,他也很難從事風險比較高,結果很難預料的前沿技術,這樣不現實。這兩者錯位是必然的,但關鍵是我們講產業化,產業化的時候,是必須要以企業為中心的,但是我們講科技方面的時候,那一定要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
十一五上海有些舉措,上海從去年開始,上海市經委、科委支持以企業牽頭的創新工作。目前市里有連續不斷企業和高校合作。上海市特別重視在企業里搞合作。上海對這塊有相當一部分的專款,今年是1個億,打造以企業為創新機構核心的這樣的企業。從去年開始,上海就提出了科教興市的重大項目。
5, 工程動力研究院靠什么來改變中國的重柴?
答(彭立新):
巧婦難為無米之萃,對于今天來技術,關起門作同質化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那么差異化,是要有人買單的,資金從那里來?有三個方面
1.企業內部必須支持。上柴在研究院今年是投資了8000萬,白總許諾:連續三年8000萬不變。給了我一個定心丸;產品研發的速度或者是步調就是根據8000萬來定的。一年兩年、三年我們有一個計劃和規劃。
2.是政府支持。我們從市政府國家等得到一些課題,這些課題和企業要做的課題稍有些距離的。課題和產品不是馬上收到的成效的產品。是以后的產品。這個時候需要政府支持,政府從各個方面給予支持給了我們很多鼓勵,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一點稍微遠一點的課題。那么,上柴保證專款專用,政府撥來的錢我們有另外的帳號。保證這個錢能夠出產品。
3.借力。我們與國外的有一定的差距,表面看起來是一件壞事,我們落后了,其實也可以是一個好處。人家已經作好,我們不用走彎路了。可以少花錢,多辦事,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縮短這個差距。所以也是一個資源,盡管是無形的。
6.我國柴油機多久能趕上國外的水平?
答(彭立新):
我認為可靠性不能只在表面上做文章的。今天這個壞了,檢查這里,明天水溫高了檢查水溫,不要做表面文章。我們對柴油機的認識還是有一段距離。我們例了水溫高的例子,我想不管是那臺柴油機,都有這樣的問題,在處理這樣的問題的時候,用傳統的辦法,把水溫加大啊或者別的辦法,發現都不奏效。我們對發動機的認識不夠。我們扎扎實實的做,有那么個三年五年,我們就能拍拍胸口說沒問題!那里出了可靠性的問題,不用我們派三五個人去作實驗,可以用電話解決。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7、為什么上柴能走在歐三的前列?
答(彭立新):
原因我想是比較多的,第一個原因是起步比較早。2003年我們的第一臺歐三發動機就達到了標準,國內的歐三我們是做的最早的。
第二個原因是聯合優勢,上柴和日野有合作公司,上柴和電專有合作公司,電專在全世界做重型柴油機共有系統技術做的最好的。日野公司有他的準確性。我們在03年的時候把我們聯合在一起作了歐三機器的開發項目。這個項目開發的直接結果,就是我們注冊了一個性能比較可靠的產品出來。再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作出來的產品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8、三十年后上柴在中國是什么地位?
答(彭立新):
三十年太長了,我希望上柴能成為中國最好的。可能在國際上完全接軌還是有差距的,但是能夠滿足中國的問題,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研究院,可能國外的機構能夠在外國解決的問題在中國就不能解決,我們上柴十年后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可能還會比國外的強一些。
9、神六能夠上天,我國的科技有這樣的水平,為什么汽車工業水平不高?
答(彭立新):
從歐一走到歐二的時候,因為主要技術是增壓,他的主要問題是機械泵。那么為了解決排放問題,迫使我們把噴油的時間要往后推遲,使的我們的熱效應、燃燒的熱效應下降,否則的話,氮氧化物就過不了關,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用歐二產品代替歐一產品的時候,油耗受到了損害,這也就是為什么市場上有這么多假歐二的產品。因為真的要實行歐二的時候,對油耗不能作到損害,這也是為什么上柴在做歐二產品,很頭疼的問題。
做到歐三的時候是一個飛躍性的跨越,采用了電控。電控這個東西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全程控制,不象機械泵,過了高速過不了低速,過了低端過不了高端。那么有了電控以后,他可以全程控制,在低速高速的時候都可以控制,還有一個好處,低轉速的時候噴油壓力提高了,提高了一倍,這樣可以把油耗降低。我們由310個按紐可以調,那么通過調試的不同組合,就可以用于不同的用戶用于不同的發動機。來充分發揮好處,這樣就是柴油發動機為什么可以減少油耗,另外就是在使用的時候油耗更加低一些。比如客車,改用歐三后,比較有把握的說降低5%的油耗。
10、現在的形式下還要不要研究發展柴油機?
答(張興業):
從柴油機的發展來講,特別是轎車的發展,現在柴油機轎車的銷售接近50%,那么由于柴油機現代化發展,被稱為綠色的柴油機,所以他的排放是很好的。效果是很好的。現在是達到歐四歐五了,沒有問題。現在歐洲達到了歐四的標準了。那么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柴油機的質量,柴油機的問題不是柴油的問題了。2006年美國所有的煉油廠必須煉15個ppm的含油量的柴油,就是明年。明年必須在所有的家用必須達到15個ppm,所以美國從明年起發展柴油機轎車,而且他們算了一個帳,中國人的帳,如果他的轎車能有30%是柴油的,不用達到50%的歐洲標準,那這么一天節約的燃料就可以夠亞洲用,因此這個效率是非常之高。因此我們國家把發展柴油機轎車列入我們的產業發展政策,同時也要列入十一五規劃,石化經過研究決定,首先達到30-40個ppm,我們也在改變我們的燃油功率,而且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