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江蘇的客車市場消費非常理性。”某客車企業江蘇省蘇南地區經理一見面就這樣告訴《商用汽車新聞》記者,“這里的消費理念儼然不同于與其相連的省份。與浙江等省份對于動輒幾百萬元豪華客車的熱衷相比,江蘇省則顯得理智得多。通常情況下,江蘇省的用戶們不唯貴,但求真。這樣的購車理念往往讓我都很敬佩,這正是專業運輸單位的用車原則。
其出言如此謹慎,不能不讓記者感到好奇,到底江蘇的客運企業挑剔到怎樣的程度呢?
降低成本靠“減法”
談到用車,無錫客運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新民是當之無愧的專家。無錫客運有限公司每年的稅后利潤達到1200萬元,旗下有高檔客車、中檔客車等共計2000余輛,其中在本部的車輛有400余輛。
“我們對于車輛選擇非常謹慎。”施新民這樣告訴記者,“這么大的一個公司,我們不允許有各種各樣品牌的同檔次車輛出現,畢竟我們是專業運輸企業,必須考慮到用車的成本。我們覺得,降低成本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做‘減法’,使同等級車輛的品牌越少越好。這樣配置我們的車隊,不僅車型統一便于乘客識別,同時無論是我們建立配件倉庫還是維修起來都很方便,易于管理。”
品牌選擇的失誤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的業績,為此施新民可是下足了功夫。“我們深知選擇車輛品牌的責任重大,所以在充分了解之前不會輕易地下決定。”施新民告訴記者。為了給無錫客運有限公司的車隊選擇一個稱心如意的品牌,施新民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各個整車企業。
看重車輛服務和持續改進能力
據介紹,目前無錫客運本部400多輛車中,有300多輛是大金龍客車。“我覺得選用它們的車我放心,我感到有保證。”施新民對廈門金龍非常信任。而又是什么打動了施新民呢?? “我看到過各個客車廠家的現場管理,廈門金龍的現場管理是最好的。”施新民是用車專家,但談到生產他也毫不陌生,“很多企業的生產線的確是有類似的地方,不過設備并不是決定車輛品質的全部。廈門金龍的生產現場讓我看到了裝配技術上的熟練以及優良的工人素質。”
在選定車輛品牌之后,如何用好這些車成為無錫客運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從來不寄希望于車輛不出問題,而如何面對出現的問題,不僅是我們使用者的事情,更應該是用戶和制造方共同參與并聯手解決的事情。一方面我們的車排除了故障;另一方面對于制造企業的日后提升也有很好的幫助。”施新民表示,“廈門金龍每次都是車到服務人員到,協助用戶進行培訓。只要我們的車輛出現疑難問題,金龍工程師馬上就會趕到現場,幫助我們共同解決。” 這位客運老總顯然很放心廈門金龍的售后服務。
不過,在施新民看來,解決了現有車輛上的問題還不算完,如何在日后的車輛上避免同樣的問題更加值得關注。“畢竟我們買車不是一錘子買賣,既然選擇了這個品牌,那就是一個持續購買的過程,輕易不會更換,今年買了,明年還要繼續。所以我更看重車輛的后續改進。”施新民告訴記者,他在發現問題之后及時地反饋給銷售人員,這些意見很快就能在新車型中得到體現。“這讓我覺得它們的持續改進做得相當到位。”
新的機遇———介入城鎮之間的公交業務
最近,又有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擺在無錫客運面前———他們準備介入城鎮之間的公交業務。“現在的無錫市發展得實在太快了,但公共交通卻沒有完全跟上這樣的步伐。”施新民介紹說,“我們的計劃就是要把中心城區和鄉鎮之間全部用公交線路連接起來,隨后再把各個鄉鎮之間用公交線路連接。這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這樣不同的領域中,無錫客運還會青睞廈門金龍么?
“我們為了給這些線路選車,實行招投標制度,并專門成立了專家組。”這足見無錫客運對此的重視,“這些專家經過對于車輛安全、技術可靠性、維修保養等方面的評標之后才會下結論。”而在這場“考試”中,廈門金龍也成為了勝利者。
從最初嚴格篩選中脫穎而出,到成為無錫客運車輛中的主力軍,無論是傳統客運業務,還是公交業務,廈門金龍都讓施新民比較滿意:“與廈門金龍相識這么長時間,廈門金龍的車型在變,人員在變,惟一不變的就是其出色的安全性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