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9點,一年一度的中國客車盛會--世界客車博覽亞洲展在大金龍展臺正式拉開帷幕,大金龍XMQ6129Y在新車揭幕儀式上一經推出,便萬人矚目,以時尚豪華的外觀、創新舒適的內飾、卓越可靠的性能贏得掌聲與喝彩,成為了車展上的"菲林殺手",受到展場上眾多相機閃光燈的一致烘烤,炙手可熱,并榮膺展會最高獎項--"BAAV年度客車大獎"。本文將對XMQ6129Y進行設計解讀。

實車
"金龍客車"是中國優質客車產品的代名詞,更是旅游用戶的第一選擇。堅持自主創新的金龍客車,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已經代表著一種信賴與可靠,所以我們很經常看到這樣地現象,組團出行的旅行者,總是會指定要求搭乘"金龍客車",因此,我們也很容易便看到掛著KING
LONG商標的客車,奔馳在神州大地上。
為了在客車業中居于領先地位并積極走向國際,大金龍制定了2007年新產品策略目標,希望透過新產品的開發計劃來建立屬于金龍客車自我品牌形象與產品識別(Product
identity)。新的產品策略將過去消費者對金龍產品的認知作為基礎,延續品牌的精神去塑造出獨特的風格與特征,讓大家能識別并認同出"KINGLONG"所生產的產品,同時搭配領先的技術與部件建立整體形象,立足中國邁向國際化。
繼2005年大金龍完成新產品K01的設計與研發工作后,2006年又展開更新的挑戰--"全新金龍12米客車XMQ6129Y(項目代號K07)項目"的研發工作。
近年來中國國內經濟的高速成長,刺激了大眾對休閑與度假模式的需求,促使旅游業的迅速崛起,從而帶動了旅游客運與公路客運的市場快速發展,旅游用車再度成為客車市場需求熱點。同時相關政策對旅游市場秩序的整頓和規范也促進了旅游用車標準和檔次的提升,"經濟實用、環保、舒適豪華"逐步成為國內客車市場的發展趨勢。隨著旅游市場的蓬勃發展與競爭的變化,各家客車公司都持續開發貼近市場、適合消費需求的新產品。作為行業領導型企業,大金龍更是先人一步,力圖透過新一代產品的設計開發,建立產品品牌識別,強化產品競爭力。
2006年大金龍經營團隊對新產品開發的共識,催化了K07的項目立案,合作雙方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了強有力的設計團隊,整合生產、研發、設計、營銷等商品企劃環節,使之服從于嚴謹的流程管控。金龍客車的研發部門積極展開規劃,整個過程延續K01應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技術,如CAID、CAD、CAM、CAE,作到高效益高質量的同步工程設計。整個項目分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步、觀念的探索與方向收斂
如何展現金龍的獨特企業精神和企業識別,項目設計團隊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與分析,從大金龍的企業文化、企業識別系統CIS以及長期以來大金龍的共性入手,綜合考慮競爭態勢的演變、市場消費文化與習性、國際客車發展的趨勢及其它相關流行事物,并且參照國內外客車產業類似作法都進行全盤解析。我們首先用文字、語言溝通表達識別的意念與想法,透過交流、辯證使概念逐步明朗,然后讓設計師用"概念轉換"的方式將其可視化。經過多輪的概念構思(Concept
sketch)發想,終于勾勒出了新產品的"概念型態"!

概念收斂
這個階段的設計工作先著重在二維的圖面上進行表現,快速捕捉思路。為了讓創意多元而相互激蕩,K07項目更啟動了工業產品設計公司全球知識平臺(KMO),讓分布在全球設計網絡的設計師(米蘭、加州、臺北、巴塞隆納)都參與了提案的互動。
我們把設計總思路定位為建立金龍的產品識別,賦予金龍產品造型新的詮釋期望,帶動金龍領導品牌的創新形象。最初的構想是是把KO7塑造成金龍高級客車的新形象,外形簡潔,擁有流線速度感與不凡的氣勢,兼具平衡與節奏,從線到面到體表現出塑感與流暢連續,特別要烘托出識別強度與差異性。強化前后圍的造型量感與燈組的創新與質感外,在側圍表現識別造型語義,將金龍客車以人為本的商標意象轉換成側面的視覺焦點,有前進速度的涵義,并輔以強化L的延續線條貫穿整個側邊,與整車所有造型元素呼應整合,不論動靜都能展現魅力。幾輪與幾十張概念圖加上不斷地爭議、辯證表現出金龍團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內部整合
第二步、為"新產品識別"造型
為了更深入的論證和優化具有識別特征化的立體造型,設計師先在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軟件CAID上建構出三維的虛擬立體造型,并讓項目團隊同步參予評估討論。這時有兩個發展的流程同步展開。
一是把設計3D方案轉換加工CAM程序,用CNC制作出比例油土造型(Clay scale
model)。加工完成的比例油土模型,還需不斷地檢討、修正以確立體量比例與走勢及特征細節。
一是應用工業設計輔助設計(CAID)的軟件,做出實物虛擬(Simulatioin)的效果來進行探討,以掌握體與型的平衡。經過確認修正的結果將反映到比例油土模型上。
當比例模型經過正式評審,確定了最終方案,整個造型設計告一個段落,是為"設計方向凍結"。接下來的工作是通過電腦軟硬件對設計方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在這個階段,大金龍研發部門也展開同步數據去檢討車架的結構,以確保設計提案與車架底盤之間的可行性。

確認識別
第三步、開發數字化、流程專業化
如何將被確認的設計提案轉變為具有現實生命力的商品是接下來要做的重要工作。量產工程需要經過機構設計、原型樣品(Prototype)的檢討確認并與模具的設計開發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付諸實現。由于存在前后工程的關聯性,因此設計師所設計的成果,能否具有生產可行性,并且能順利地被后續工程人員直接加以應用,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把這項工作稱為Know
How! 整個后段的設計開發工作設計團隊大量應用數字設計(CAID/CAD/CAM)的技術。

建模
(一)逆向工程從點云數據(Cloud data)開始
利用逆向掃描,從比例油土模型上獲取實體造型的特征面與特性線的點數值,在計算機中轉換成可應用的數據,形成可以展現實體造型的點云。
(二)三維模型建模與結構工程
根據點云資料,逐漸簡化并明確每個點數據之間的連接關系,由點聯系成線,進而定義出由點集合構成的體面造型,逐步完成整體車三維數模。有經驗的操作與判斷作出光順的建構到A級曲面之標準要求,確保曲面的精度與平順度。工程部門也將造型進行車架的三維模型同步調整與建構,并進行結構設計(Mechanical
Design)。

調整
(三)CAM加工與制作基準模型
將整車三維數據轉成CAM的加工刀距路徑,直接在五軸機床上進行1/1基準主模型(Master
Model)的CNC加工,完成組裝(Cubing)后再進行一次實際尺寸模型的評價,并作細部的調整與確認,整個工程過程中必須確保計算機數據的準確性,從而保證設計結果呈現與構想一致的造型特色與精神。
(四)整車數模完成及渲染
所有的數模建構工作最終完成,可以給相應的面所代表的部件并賦予材質特性,應用CAID渲染出可虛擬
(Simulaion) 真實場景中的實車照片,同時預見色彩的提案。整個車體數模還以計算機動畫(Aimation)作出整個設計提案的詮釋。

方案確定
(五)樣車階段與生產
將基準主模型與完整的數模,交付模具廠與零部件開發商與大金龍生產部門,從樣車(Prototype)確認到開始準備相應的模具等開發工作。
一般屬于大型交通工具的設計,其專業流程是工業設計師必須要對尺寸與造型的明確負責,并反映工程的可行性,透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貫穿二維圖面發展與三維立體模型制作,反復修正檢討特別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實際比例的關系與評價模式的確認,去完成最終的設計提案。

制造
結語:
堅持對設計開發的執行并應用數字化的軟硬件來產生新的效益。整個過程利用專業技術、資源整合與知識加成,期望達到理念與設計、設計與技術的無縫傳接。整車設計開發全程采用全球最為流行的UG設計軟件,使整車造型的合理化設計達到新的高度。經過有限元分析計算的車身結構也更趨合理,兼顧了車輛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這次K07的項目以設計數字化、流程專業化與開發生產合理化的方式,從初期以客戶實際背景市場競爭的態勢分析為企劃導向,探討產品的識別性、風格及定義設計策略,到效果圖提案,再到結構工程研討、模型建造與修整定案,整個過程緊緊圍繞自主研發的新品策略,不僅展現更多的創意與對12米車外形的詮釋,更重要的任務是去塑造屬于大金龍的產品新識別,隨著K07這個項目一步一步地被塑造出來,金龍客車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更深層的意義與內在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