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自2005年12月隆德縣城鄉公交分公司成立以來,隆德縣在固原市較早實現了農村客運公交建設目標,全縣通往8鄉、3鎮的共30輛車參加營運,一個以城區為中心,鄉鎮為節點,連接城鎮,輻射鄉村,方便快捷的農村道路客運網絡應運而生。
“出門缺路,有路缺車”,農用車載客事故多等問題曾經制約著寧夏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山區經濟的發展。隨著寧夏農村公路路況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實現鄉鄉通油路后,城市公交車普遍開始調整線路,班車客運進入市場并占據了通鄉客運的大量份額,農用三輪車非法載客的“頑疾”不治而愈。“以前我們出門開著自家的三輪車,村里路不好走,坐的人又多,特別是遇上雨雪天很容易翻車,現在咱村里也有了公交車,出門方便得很,在家門口坐上就走,安全也放心。”農民樊銀富跟記者談起農村公交車的方便、安全滿心歡喜。
據固原市運管處處長馬秉林介紹,為改變農村客運“弱、小、散、亂”的局面,運管機構還組織個體農村客運經營者聯合重組,對農村客運進行了公司化改造,到2002年底,有90%的農村個體班線客車進入客運公司。目前,全市從事農村客運經營的業戶達18家,班線客車238輛,并開行農村客運班線189條,日發班次335個。同時,為抑制熱線過熱、冷線過冷的現象,市上還積極推進客運冷線熱線搭配許可,干線和農村直線捆綁式經營的辦法,對客流不均衡、不宜開行日班車的線路,開行了周末班、趕集班等靈活多樣的班次形式。
城鄉統籌的公交思路能夠在短期內“攪活”農村客運市場,離不開優惠政策的扶持。寧夏自治區交通廳對新投入山區農村客運的車輛實行減免兩年運輸管理費政策,近三年中,僅固原市就免征農村客運運管費53.26萬元。2002年,固原市農村客運線路共111條,目前已經增加到189條,增幅高達70%。據統計,去年全自治區共新建18個農村客運站,新增農村客運線路51條,增加班車102輛。
在客運經營上已經摸爬滾打了七八年的西吉縣吉運農村客運公司經理陳志虎告訴記者,農村客運市場正在逐年完善,下一步就是要加強對市場的規范化管理。保證數量和加強管理兩手都硬,寧夏農村客運市場的春天才會真正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