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黑車便捷實惠雖屬非法但頗受歡迎
客運公司太過死板雖然合法卻慘淡經營
在粵東的汕頭、揭陽、梅州等五市的20多個縣,個體短途客運黑車近年來已經形成一個令交通管理者頭疼、乘客鐘愛的“新市場”。記者近日在各地采訪時發現:這種現象已經對合法短途客運公司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
短途客運:另一個市場很興旺
一直以來,人們乘車出行都是“車進站、人歸點、站管車”,乘客想坐車,就要先到汽車站買票。近年來,這種情況正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黑車“人在哪、車到哪,人到哪、車送哪”,大有取代短途客運班車的趨勢。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的有關規定,客運班車要有車輛營運證、取得客車線路牌等,并且要上繳相應的稅費。沒有取得線路牌進行客運的行為屬非法,各地交通管理部門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也曾上路查處黑車,但由于這種短途客運的黑車靈活性大,查處難度非常大,使黑車幾乎是處于失控的狀態。
記者通過多個汽車客運公司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單是汕頭到揭陽、潮州、普寧,及梅州城到梅州各縣區的各類短途個體黑車客運路線就超過130條以上,黑車數千輛,其中不少是低價的小轎車和微型面包車。
便捷實惠:明知是黑也愿意坐
雖然明知是黑車,但乘客大多樂于乘坐。從梅州到平遠,車站票價是10元,黑車是15元,小劉家住梅州城江南,在平遠縣城上班,他就認為坐黑車實惠又方便。原來,從他家到汽車站要花五元坐摩托車,到車站后還有一段候車時間;到平遠后,從車站去單位又要花三元坐摩托。如果坐黑車,只要出發前半小時打個電話,它就會依時來到家門口,一直把你送到單位。
在興寧市做服裝生意的李女士也經常坐這類黑車往返梅州。她的手里有九個黑車司機的手機號碼,她說:這些司機都備有一部以上的手機,幾乎隨叫隨到。她還說:客運班車由于效益差,車輛無法及時更新,造成車況差、速度慢,坐車時還會遇到各類不法分子,防偷防搶,心驚膽戰,而在黑車上從來沒有這種情況。
而短途客運班車為了多拉客,一路走走停停,“短途似長途”,長期以來讓乘客無奈又反感。梅州月眉車站原先每天開往40多公里外的梅口有30多個班次,現僅剩下十多班,這些班車仍常常難以“吃飽”。一位汕頭的朋友說,從汕頭到普寧不過60多公里,但坐客運班車有時卻要近3個小時才能抵達目的地。
改堵為疏:客運公司才有出路
那些黑車沒有掛靠單位,司機只要遞上“名片”,把電話號碼告訴客人,人們就會一傳十、十傳百,慕名前來坐車。徐姓司機去年花17萬元買了一輛七座的轎車,專門跑平遠縣城到梅州這條線,每天四個來回八趟車,定時出發,客源充足。以一趟90元計算,日營業額在700元左右,除去各種費用,一個月下來就有過萬元的收入。
據了解,以梅州到平遠的客運班車為例,一輛17座中型客車一年要比黑車多繳納各種稅費近三萬元,黑車“逃費”直接造成“不公平競爭”。走普寧到汕頭線的張司機說,今年以來受黑車客運的影響,運量至少下降了五成。記者從梅州江南汽車站還了解到:該站從1999年建站以來,單梅州至畬江線就從原來的40多臺車銳減到現在的11臺。
業內人士指出,黑車的出現以致盛行,反映了短途客運市場在新形勢下的新變化。乘客是在被動接受,黑車無法提供正式的車票,一旦出現交通事故,由于投保的基數低,很難對受害人履行賠付。他呼吁,除了要加大查處黑車的力度外,客運公司應該學習城市的出租車運營機制,探索小型客車短途“叫車服務”,改堵為疏,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