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建設部提出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大背景下,快速公交系統,也就是簡稱BRT的概念,開始出現在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的規劃建設方案中。目前,北京、杭州、沈陽、昆明等地已經運行了快速公交系統,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去年年底,廈門市委市政府也決定,2007年將城市輕軌方案暫時擱置,首先發展BRT城市容量快速交通。那么,這個BRT快速公交和我們現在使用的公交系統有什么不同,它對緩解廈門的交通壓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為此,記者專訪了廈門市交通委主任林金平,就廈門未來的BRT做了一個詳細解讀。
快速公交系統簡稱BRT,是一種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車輛,運營在公共交通專用道路空間上,保持軌道交通特性而且具備普通公交靈活性的一種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內不少大中城市就著手規劃BRT系統,希望通過一種比軌道交通見效快、更經濟節能的手段解決大部分人的出行,而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無疑是最能體現公民“平等出行權”的方式。
廈門市交通委主任林金平提到,公共交通優先就是“財政投入要優先”、“用地要優先”、“路的通行權要優先”、“科技投入要優先”。所以我們在路的通行權一定要讓它優先。中國人口很多,土地很少,一定要走公共交通優先,實行大型化的運輸。
與普通公交不同,BRT需要獨立的專用車道。公交專用車道的設置可避免公交車輛與機動車輛混合使用。有了全封閉的專用道路做保障,BRT系統的運營能力一般可達到單向每小時15000至25000人次,運營速度一般在每小時20-35公里,已接近軌道交通的通行能力。
但就廈門而言,島內本就擁擠的路面車道,又該如何“開路”呢?
林主任說:“我們現有的路是比較窄,我們就不能占有現有的路,要往空間發展,F在根據現場的勘察來看,只能用高架,因為地下是地鐵的范疇,地下的造價也很高。地上節省用地,造價也不會太高!
專業智能化的BRT系統還包括了軌道交通車站的特性,比如島式站臺,在車站上設置收費系統,車內設置站點信息和報時功能。據了解,我市將與金龍客車合作自主研發大容量的快速公交車輛,
目前,廈門市BRT項目已經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春節前后將接受方案評審。據了解,整個項目包括6條線路,首先動工的1號線全長32.4公里,貫通第一碼頭—廈禾路—蓮前大道—縣黃路,未來接集美大橋直達西客站,總投資17.8億元,計劃2年內建成,其余線路利用成功大道、環島干道、濱海大道改造,在今年同步展開建設。
BRT建成后,對廈門百姓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廈門市交通委主任林金平認為,最大的受益一個價格肯定低,公共交通還是低價位的。第二速度快。第三安全便捷,所以老百姓的收益還是很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