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道路運輸條例》已由湖北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于2006年9月29日通過,其中第十一條規定,運管機構對可以通過服務質量招標的方式作出客運經營許可決定的,應當通過招標方式作出決定。通過服務質量招標方式取得許可的經營者應當按照承諾的服務內容、標準和價格提供服務。
記者12月13日從湖北省運管局獲悉,客運班線經營權的審批方式已徹底變革——大部分班線采取招投標的方式(除少數“冷”班線,如農村客運就采取報備制),這樣審批更公平、透明,使真正有實力的客運企業從事客運經營,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目前,首條采取招標的武漢至浠水班線正處于招投標中,本月28日開標。
標書寫得好,不如平常表現好
招投標是以一種什么方式來甄選客運企業?湖北省運管局運輸管理科負責人介紹,采取百分制考評,考評的項目主要分兩大類:一是投標人平常經營行為,如違規計分率(違規車輛數/總車輛數),有責投訴率,這是對企業日常的服務質量進行考核,還有就是安全指標,重特大事故、傷人率及死亡率;二是對該線路的經營方案。投標人平常經營行為的考核占70分左右,標書上的經營方案只占30分左右。
因此,對企業的招投標打分,不是標書上說得天花亂墜就能中標的,平常的經營行為直接影響到是否能獲得客運班線的經營權,像平常不按時發班、沿途載客、城內繞圈、中途甩客等違規經營現象,都記錄在案,違規多少,就扣多少分,所以標書寫得好,不如平常表現好。
此外,還設立了附加分,如投標人運用了新科技項目:如車載GPS,客運站有安全門檢系統及微機聯網系統等,都可加分。
評判者隨機抽取,開標受監控
評判打分的又是哪些人呢?湖北省道路運輸協會一負責人介紹,為顯示公平競標,評判者不僅來自全省行業管理人員(從事道路旅客運輸、道路貨運運輸及道路危險品貨物運輸的管理人員)還包括客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及道路運輸中介組織的人員。
這三類人員形成一個評判專家組,為防止有人“走后門”,在開標的頭一天隨機抽取7位人員進行評判,這7位人員的名額分配中,管理部門的為3人,企業為2人,中介組織1人,招標代表1人。而且對這些評判專家實行“封閉管理”,如必須關閉手機,減少與外界交流。這些評判人員由招標代理負責一切事務,且開標都在交通行政監察部門的監控之下。
定量考核,促使企業“自律”
湖北省運管局運輸管理科一負責人介紹,以前的班線審批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主要以定性為主,而現在采取招投標,就主要是定量了,企業要用自身實力說話;以前是運管部門內部人員進行考評,而現在是社會、企業及行業主管部門一起評審,這就使審批更公平透明。
此外,采取招標的方式,一些硬性考核項目如違章狀況、服務質量、安全指標占整個考評的70%,這些都與企業日常經營行為有關,如果企業想享有新線路的經營權或繼續經營老線路,就得增強自身實力,提高管理水平,這就無形中促使客運企業或個體車主“自律”。
旅客的需求就是安全、及時、方便、經濟、舒適,促使客運經營行為規范,就是要滿足旅客的需求,最終受益者是旅客。
招投標力促客運效能最大化
對于客運班線采取招投標,省客集團有關人士表示,此舉不僅能使客運班線經營權的審批透明化,促進企業增強“實力”,更有利于整個客運行業效能發揮最大化。
該人士表示,經營客運班線的“門檻”提高后,一些規模小、信譽差的企業自動淘汰出局,使得客運市場秩序更規范,優質的企業為旅客提供舒心的服務;此外,現在客車的實載率較低,如漢宜線,原來是條“黃金”線,現在很多個體或企業都來經營,再加上漢宜城際列車的影響,現在平均實載率只有45%,完全是耗油,雖然總份額減少了,但現在“想下又不能下”,然而實行招投標后,主管部門根據市場運作來增減班線,以后想繼續享有該線經營權的企業或個體,就得憑實力說話了,整個客運效能的發揮就能達到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