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6日召開的河北省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現場會上,記者隨同來自全省各地的交管人員一起參觀了秦皇島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情況。在劉臺莊客運站內,候車室干凈整潔,院中義務為司機提供的加水處設備齊全,工作人員正在認真查驗來往的客運車輛……
自2004年被確立為全省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試點縣以來,秦皇島緊緊圍繞“改善農民群眾的出行條件,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全力實施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班車的“雙通”工程,以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的進程。目前秦皇島公路總里程已達1792公里,公路密度為1.48公里/平方公里,全縣446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班車。
在此基礎上,秦皇島又加大力度,投資147萬元改善農村群眾的候車環境,提高農村客運的服務質量。目前已經建成農村客運簡易站4個,候車亭8個,招呼站牌95個;開通客運線路34條,投放大中型客車166臺,平均每月發送旅客197250萬人次。一個“以縣城為中心,連接16個鄉鎮、50個中心村,班車在中心村輻射范圍內循環運營后返回縣城”的農村客運網絡化基本運營模式已經形成,多年困擾農民的“出行難、乘車難、運輸難”的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昌黎-大灘客運班線為解決茹荷鎮后七里小學學生上學難的問題,特意開通了小學生專線,定時、定點接送學生上學、放學,有效解決了該校多名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贊。
秦皇島農村客運網絡體系的形成,不僅改善了群眾出行的條件,也加速了地域之間人員、物資、資金和信息的流通,尤其使特色產業得到不斷發展和壯大。珍稀動物養殖在荒佃莊鄉屬于支柱產業之一,自客運班車在全鄉運營以來,客商可以直接入村進行收購,并將毛皮及時發往各地,毛皮價格也因此而大幅度提高,使農民得到了實惠。海產品加工是團林鄉的特色產業,自“雙通”工程實施以后,便利的交通為團林鄉帶來了更多的外地客商,養殖戶不出家門口就可以將各類海產品銷售出去。此外,龍家店鎮的粉絲加工業、靖安的蔬菜種植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也因此得以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