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蒂巴市是巴西富庶的南部三州之一帕拉那州的首府,市區人口160萬,周圍有25個衛星城,面積360平方公里,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發達,市內私人小汽車擁有量為1.6人一輛,是除首都巴西利亞外巴西人均擁有汽車量最多的城市。
自上世紀80年代起,庫里蒂巴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不是像世界上許多特大或大城市建地鐵或輕軌,而是充分利用地面,在原先預留建地鐵或輕軌的地方建立BRT(快速公交系統),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被聯合國評為“當今世界最好和最實際的城市交通系統”,“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區際線”、“毛細支線”為快速公交配套
庫里蒂巴對城市公交實行一體化網點的布局。長72公里的五條快速公交干線由市中心廣場沿著主軸路向郊外輻射。單單建立了快速公交干線并不能解決城市全部交通問題,與其相配套的是其他兩種公交形式:在大、中馬路上行駛的“區際線”和在小馬路上行駛的“毛細支線”。位于庫里蒂巴的任何地方,5分鐘步行路程內就可到網線起乘站,30分鐘內就可到達最遠的目的地。
華人陳先生說,過去坐普通公交要1個半小時才到上班地,現在僅需半小時,庫里蒂巴已經搭建起“半小時交通圈”。
用3米寬的人行道做隔離帶
快速公交干線設有專用車道。該市設公交專用道的馬路由三條平行的車道組成,中間是公交專用道,兩側是其他車輛車道,公交專用道與其他車道之間是隔離帶或停車帶,這種隔離帶是人行道,寬度約有3米,等于是一條馬路,其他車輛無法進入,一般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據庫里蒂巴警察局資料,由于是單向單獨行駛,沒有發生過碰撞等交通事故。快速公交專用車道在路口沒建立交,而是采用交通信號燈自動控制系統,在路口設置磁感應器,自動識別路口來往車輛的多寡,適時對交通信號燈的間隔時間作出自動調整,優先快速公交干線車輛通過。
票價6.5元當日不限次換乘
整個線網每隔二公里設一站,在28個商業繁華或居民住宅稠密處設樞紐換乘站,是干線與區際線的交匯處,乘客在這些站中可以方便地從一條干線路換乘到另一條線路。
快速公交干線站點是玻璃鋼材料制成的透明全封閉圓柱形結構,離地面80厘米,與地鐵一樣,公共汽車進站后,車內地板與站臺踏板持平,站臺兩頭設有閘門,在進口處設有售票處,乘客預先買票并檢票進站,到站臺上等候,大大縮短了乘客上下車時間。另一頭還備有簡易升降機供殘疾人車和嬰、童車上下。
快速公交干線使用的是雙節或三節大容量客車,車長25米,四軸、五雙門設計,單車乘客容量270人,比一般的公交車載客量增加50%。快速公交車采用單一車票,乘客只需購一次票,票價1.80雷亞爾(約合人民幣6.5元),當日就可以在整個快速公交運行網不限次地換乘。票價同為1.8雷亞爾,快速公交且可乘坐的路程比同票價的普通公交要遠得多,極大優惠了居住在郊區或衛星城的市民。
政府管理下私營公司自主營運
庫里蒂巴市政府交通局官員戈斯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庫里蒂巴采用快速公交系統是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實際狀況的。但是,這個系統能否發揮效益,取決于對這一系統的管理,庫里蒂巴實行的是管理與營運相分離的模式。
戈斯塔說,庫里蒂巴的快速公交系統由隸屬于市政府的城市公交公司管理。這是一家公私合營性質的獨立公司,市政府出了幾乎全部投資,占99%股份,私人僅象征性出資,占1%,這樣分配股份,就是政府要掌握管理主導權,因為快速公交系統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市民的出行提供服務。公司總裁由市政府任命,其屬下有10家私營公司,經過投標承包車輛運行、售票和維修等業務,私營公司自負盈虧,每年按合同上交一定比例的收入,余下多賺多得,但虧損政府財政不予補貼。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政府牢牢把握管理權,但又不是什么都攬在自己身上。充分運用市場競爭法則,調動私營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看似便宜了私營企業,實則市政府卸了包袱,減少了公共交通的財政支出。目前,私營企業盈利在15%左右。
建快速公交系統僅是建地鐵投資的1/20,輕軌的1/10,市政府把省下的錢源源不斷投入運作,每年財政投入充裕,不再為每年公共交通財政支出赤字而犯愁。系統建成30年來一直處于良性運行,為民服務的項目不斷完善,服務質量逐年提高。
75%的上班族改乘快速公交
如今,庫里蒂巴每天近100輛大容量客車行駛在公交專用車道內,以其為骨干,全市共有1300多輛三種類型的公交車每天運行1.5萬多個線程,運送乘客近130萬人次。
快速、便利、安全和高效是庫里蒂巴市民對快速公交系統的評價,75%的庫里蒂巴上班族放棄了乘坐私人小汽車而改乘高速公交系統和其附屬的聯接公交車。記者在采訪州計劃廳官員多明戈等人時,他們大多是乘坐快速公交系統來州政府上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