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規范執法行為,提高運管隊伍素質,淮安市運輸管理處在全市運輸管理部門啟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程,通過引入新的管理機制和先進管理辦法,再造工作流程,達到管理體系統一、工作標準統一、工作流程統一、監督機制統一的標準,全力打造人民滿意運政機構。
該處將所有工作程序和行為全部納入質量管理體系,把持續改進作為發展的動力,加強過程控制,切實優化和規范了各項工作程序,使整體工作處于科學規范的運行過程中,達到管理高標準、工作高效率、服務高水平,使運輸行業管理工作實現四大提升:
實現科技含量的提升。該處充分發揮運政信息系統的管理效能,進一步加強“在線管理”,全面實施在線稽查和在線收費。加大了對稽查部門執法軟、硬件的投入力度,建設了在線稽查管理網絡,所有執法大隊配備了統一的電子網絡工具,實現稽查無線上網,所有執法活動全部在網上進行。運管規費“在線征收”得到了優化和推廣,并實現全市聯網,運輸規費實現異地查詢、繳納,極大地方便了廣大運輸業戶,截至2005年底,全市公路網上征費率達到95%以上。在違法案件處罰工作中,該處研制開發了全市聯網的運輸違章處理軟件系統,所有運輸違章案件全部實現網上處理、網上結案,有效杜絕了處罰工作中的人為因素和隨意性。
實現管理實效的提升。為打造平安運輸行業,該處在運輸行業推廣和應用了以現代信息網絡為基礎的智能交通系統,通過引導企業采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行車記錄儀等先進設備,提高運輸效率,保障運輸安全,全市596輛營運客車、621輛城市公交車、346輛;愤\輸車安裝了衛星全球定位系統或行車記錄儀。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在班車客運和道路危險品運輸行業全面實施,全市1800多輛營運客車、375輛危貨運輸車輛全部按規定的標準參加承保。運輸行業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該處組織開發的“多站點汽車檢測動態管理網絡系統”,在全省乃至全國得到廣泛推廣使用,組織編寫的《汽車維修工上崗培訓教材》通過交通部評審,被指定為全國汽車維修工上崗培訓教材。營業性道路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制度全面實施,全市營業性道路運輸駕駛員職業培訓全部實現“無紙化”考試。
實現服務質量的提升。該處始終堅持把為社會、為企業、為群眾提供規范、優質的服務當作“生命工程”,不斷加強運管行政能力建設,將管理的重點放在行業監管和公共服務上。不斷完善政務公開體系,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服務型機關,樹立有諾必踐的誠信形象、有法必依的公正形象、有錯必糾的陽光形象和有章必循的文明形象。行政審批窗口不斷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縮短行政審批時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服務業戶,目前進窗口的17個許可事項中,受理件平均辦結時限比承諾時限壓縮一半以上,其中普通貨運審批辦結時限由承諾的15天壓縮為1.8天,審批效率大大提高,該窗口兩次被省總工會表彰為“五一文明示范崗”、多次被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表彰為“優勝窗口”。該處不斷加強與運輸企業的聯系和溝通,相關領導經常深入一線,主動上門排憂解難,牽線搭橋相關部門,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完善運輸業戶例會制度,主動傾聽業戶心聲,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努力為基層、為企業、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全省率先啟動了96520運輸質量咨詢投訴服務系統,對于每一個信訪、投訴舉報認真組織調查,實事求是處理,及時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做到了“有訪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復、有復必果”。
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該處在出租汽車行業和汽車維修行業積極推行信譽管理制度,努力建立交通運輸行業誠信機制,去年,我市105輛出租汽車被評為星級出租汽車、24家汽車維修企業被評為信譽企業,信譽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使經營者從“誠信服務、規范經營”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為打破客運線路經營權終身制,在運輸行業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該處在道路客運行業全面實施了道路客運班線經營權使用合同制度,按照管理權限和經營權使用合同約定,對違章達到一定次數的客運車輛嚴格執行取消經營權和停班處罰,該制度實施以來,全市累計被執行停班處罰的客運車輛達140余輛次,客運車輛違章行為明顯減少,客運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為優化道路旅客運輸資源配置,促進客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該處在道路客運行業大膽實行改革,取消客運線路審批制,推行客運班線服務質量招投標,企業的經營資格、經營行為、安全生產、服務質量等作為重要的評標標準,客運班線服務質量招投標制度的有效實施,促使了運輸企業、運輸車輛經營行為的規范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為落實企業對其運輸車輛的有效管理,避免執法人員與運輸企業、乘客之間的矛盾,該處在違章處罰工作中有效實施了優化處罰執行方式,凡本省籍客運車輛、危貨運輸車輛,在我市范圍內發生違章行為被運管部門查獲或者被舉報查實的,制作完成筆錄后立即放行,一律由所屬運輸企業接受處理,這不僅有效提高了行政處罰效率和結案率,規范了執法行為、規避了執法風險、減少了執法矛盾,而且顯著提升了運管部門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