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州交通、運管部門積極構筑“城鄉公交一體化”客運網絡,而今,臨夏州近百萬農民也像城里人一樣,在家門口坐上了方便、舒適、低廉的公交車,真正實現了“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起”的夢想。
臨夏州自然條件比較差,農村道路運輸發展緩慢,偏遠地區農民群眾出行不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鄉經濟的發展。近兩年,臨夏州交通、運管部門立足服務“三農”,著力解決農民群眾的“出行難”。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實施了“村村通客車”工程。通過發展農村定線客運,基本解決了農民群眾“走得了”的問題。
在解決農民群眾“走得了”的基礎上,臨夏州交通、運管部門又想方設法讓農民群眾“走得起、走得好”,積極探索“公交下鄉,農線進城,稅費趨同”的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經營之路。自2000年臨夏市開通公交車以來,相繼開通了臨夏市通往南龍、城關、
罕、折橋四個鄉鎮的公交線路,使臨夏市在全州率先實現了城鄉公交一體化。同時,還向臨夏縣等周邊縣延伸。
為了讓更多的農民群眾乘坐方便、低廉的公交車,臨夏州運管處政策引導,鼓勵民間投資經營城鄉公交。優惠的政策,寬松的經營環境,使臨夏城鄉公交迅速發展。到目前,全州共有公交企業6家,投放公交車151輛,安置就業人員680人。除康樂縣之外,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東鄉縣、廣河縣、和政縣、積石山縣均開通了公交車,逐步將全州各縣(市)城通往鄉鎮的中短途客運線路改造成公交班線,共開通公交線路24條,受益群眾達近百萬人。
為規范公交車經營行為,提高服務質量,臨夏州運管處對公交車加強日常監管,制定了服務公約,開展優質服務活動,對老弱病殘乘客設立愛心專座,上下車時扶老攜幼,切實為乘客提供一流服務,受到社會的好評。同時,對去年新開通的廣河、和政、積石山三家公交公司集中進行了整頓,使經營行為日趨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