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村村通油路、通客車的“雙通”工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先導型基礎工程,兩年共投資21億余元,修路1.5萬公里,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了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觀念的變化,加快了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2004年,運城市投資6億元,修建水泥(油)路4018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了100%鄉鎮和100%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標。2005年,全市又提出“村村互通,巷道硬化,道路綠化,鄉域循環”的農村道路建設目標,投資15億余元,建成村通和巷道硬化工程10579公里,全市3286個建制村,80%實現主巷道硬化,50%實現了“戶戶通”。同時,大力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目前,全市3274個應通客車的建制村100%實現了通客車目標。
“雙通”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產生了超乎尋常的連鎖效應。一些邊遠山區過去因交通制約,群眾守著寶山卻受窮,“雙通”后,這些地方吸引了許多企業來投資辦廠,農民開始進廠打工,或從事相關產業,每年人均收入近萬元。農民收入的增加,不僅使農村公共事業得到發展,也改變了農民生活方式,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夏縣建立了85個生態園林村,并在所有建制村全面啟動了“五通六建”工程即通路、電、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建學校、文化體育設施、圖書室、宣傳欄、衛生所、老年活動中心。河津市高家灣村在投資500萬元鋪通了2條大街、6條主巷道后,又投資2500萬元蓋起了一座現代化教學大樓,投資5000萬元建起了購物廣場。
|